宰客行为是指 经营者利用非法手法欺诈消费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获取非法利润的行为。这些行为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手法:
经营者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商品,吸引消费者购买,然后通过调包或“宰秤”等手段弥补差价。
使用不准确的计量器具,如改装的秤,来欺骗消费者,使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到不足量的商品。
在消费者不注意的情况下,将低质量的商品与高质量的商品调换,或者以次充好。
在保温箱中加入冰块,使鲜活海产品看起来更加新鲜,实际上却可能已经不新鲜。
在某些情况下,经营者会故意拖延或拒绝出售商品,直到消费者同意接受不合理的价格或其他条件。
这些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还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潜在威胁。因此,消费者在购物或就餐时应保持警惕,多打听价格,仔细检查商品,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严厉打击宰客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美专家:关税冲击供应链 严重影响物流业
2025-04-30早入小市场 成就大梦想——西华县蒋庄小学举办“跳蚤市场”综合实践活动
2025-04-28特朗普上台将满100天,金融市场给“差评”
2025-04-27AI生成的内容他人能随便用吗?福建法院这样判
2025-04-25财经聚焦丨“国家队”入场,废旧手机回收市场如何“突围”?
2025-04-23佩通坦宣布:推迟谈判
2025-04-22观察|智驾监管升级挤掉宣传水分,行业或加速驶入安全快车道
2025-04-19国内成品油价迎三年来最大跌幅 消费者用油成本显著降低
2025-04-18交260元才能进门买东西?这门反常识生意,把中产拿捏得死死的
2025-04-17骑共享单车发生纠纷,应去哪里的法院起诉?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