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百科

首页 > 实时讯息 >

“钥匙医生”严正:我叫“为人民服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08:21:00    

今天是世界家庭医生日。作为一名社区家庭医生,我在这条道路上已经走过了30年。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温暖,每一次与居民的相遇都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初心。

今年4月27日,在静安区卫健委、区总工会领导的欢送下,我踏上了前往北京的旅途,参加“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4月28日,在大会上聆听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感触颇深。百年前“奋斗、奋斗、奋斗到底”的工运口号犹在耳畔,而今习总书记提出的“艰苦奋斗、团结奋斗、不懈奋斗的精神永远不会变”,更是让我心潮澎湃。说来也巧,2021年建党百年时,我荣获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今年工会百年,我又有幸成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能在这两个极具纪念意义的年份获得国家荣誉,对我而言,是至高的褒奖,更是对所有扎根基层的医务工作者的巨大激励。

静安区是上海最早进入深度老龄化的城区之一,老年人口比重超40%。在这里,如何让老人们真切感受到城市的温度,是我们每一位基层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我深知,每一个细微的举动,都可能成为温暖老人心灵的一束光。为老人剪指甲、捶背捶腿,陪他们唠唠家常,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实实在在地提升居民和病患的就医体验,让他们感受到关怀与尊重。

严正在劳模家出诊

还记得收到确定当选劳模消息的那一刻,我正在一位老劳模家中出诊。他今年78岁,精神矍铄。我们正交谈着,电话响起,我得知自己当选为全国劳模。老劳模听后十分高兴,他回忆起自己当年获得劳模称号的情景,还笑着说我到他家出诊给他带来了“喜气”。其实,我与这位老劳模早已结缘,在我年轻时就和他结对,每周出诊时都会见面,我们还会讨论一些社会问题。有一次,他问我劳模精神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是为人民服务。”他肯定地说:“对,就是为人民服务,这个精神不能丢。”这简单的对话,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也让我明白,劳模精神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我有个外号叫“钥匙医生”。国家博物馆收藏了我曾经“掌管”的51把钥匙,这些钥匙承载着居民们对我的信任。目前,我负责静安区万荣东怡小区和八一坊两个小区,签约居民有1300多位。有些老人耳背、行动不便,他们放心地把家门钥匙交给我,让我能随时上门服务。最高峰时,我兜里揣着58把钥匙,沉甸甸的,足有半斤重,以至于衣服和裤子的口袋总是最先破损。幸运的是,虽然口袋破了掉过手机,但钥匙一把都没丢。

这些年来,严正就是骑“小电驴”走街串巷的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居民家里换上了密码锁、指纹锁,甚至开通了人脸识别开锁功能,我也成为了智能门锁的受益者。不过,我依然会收到新钥匙,一把小小的信箱钥匙,就饱含着居民对我的信任与关爱。

几年前,我因意外摔断了腿,恢复周期漫长,至今韧带仍有损伤,爬楼梯变得吃力。但有一位80多岁行动不便、基本不下楼的病人,为了解决他的看病难题,我坚持送医上门、送药上门。他住在5楼,没有电梯,以前轻松就能上去的楼层,现在对我来说却充满挑战。这位病人十分体恤我,他说我不用每次都上5楼送药,可以放在信箱里,还专门给我配了一把信箱钥匙。这把最小的钥匙,却传递着最温暖的情谊。

在与居民的相处中,我深刻体会到,关心、支持、理解和包容是双向的。以前我为病人们付出,他们也都看在眼里,在合适的时候,用各种方式表达对我的关心。有时赶上午饭时间上门,他们会热情地招呼我一起吃亲手包的大馄饨;天黑时上门,他们会贴心地为我准备好肉丝炒面。虽然钥匙的形式在变,但我们之间的情感连接从未改变。

严正工作室

我的微信名一直是“为人民服务”,从未改过。我的手机里有1000多位联系人,其中六七百个是病人、病人家属、保姆或者居委干部。我不改名字,一方面是怕大家找不到我,另一方面,我也有个“小心思”,希望每一个看到或搜索我微信名的人,都能不由自主地念一遍“为人民服务”。这5个字蕴含着无穷的力量,我希望大家在与“为人民服务”对话时,都能反思自己今天有没有践行这一宗旨。

做了30年社区医生,我最大的感悟就是“为民服务,一颗初心”。十多年前,上海在全国率先试点了家庭医生制度,为居民开展签约服务。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享受到了便捷、贴心的医疗服务,健康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我知道,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我希望家庭医生团队能够不断壮大,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持续提高,让更多的居民享受到优质、个性化的家庭医生服务。

本文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静安区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团队长 严正

原标题:《“钥匙医生”严正:我叫“为人民服务”》

栏目编辑:郜阳 文字编辑:左妍 题图来源:受访者提供 图片来源:左妍摄

来源:作者: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