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百科

首页 > 实时讯息 >

县域富民产业观察 | 费城街道:葡萄藤下好光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7 19:51:00    

在临沂客户端讯每当村头古槐的新枝拂过满载葡萄的货车,便知费县费城街道新刘庄村的葡萄又熟了。依托二十余年的种植积淀,该村紧紧把握乡村振兴发展机遇,立足资源禀赋,将葡萄产业精心培育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主导产业。

盛夏时节,新刘庄村一排排覆盖着透明防雨膜的葡萄棚整齐延伸,家家户户檐下的葡萄藤青翠欲滴,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果香,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采摘、观光。“现在这个棚里有熟稔、巨峰等3个品种,今年葡萄长得好,果子甜度高,早早就订出去了!”新刘庄村葡萄种植大户徐长勋指着自己的一号大棚说,今年他种植了8亩葡萄,长势喜人。谈到葡萄收益,他表示不愁销路,夏黑、南太湖特早等几个早熟品种早已开始销售,夏黑葡萄零售价每斤约15元,收益可观。

“现在,全村葡萄种植面积逾600亩,带动100余户农户参与葡萄种植及相关产业,年产量稳定在800吨左右,年产值突破千万元。”新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刘磊介绍,葡萄产业早已成为新刘庄村当之无愧的农业经济支柱,村民也由外出务工逐步转变为就近就业、返乡创业。

回顾20年的发展历程,新刘庄村的葡萄种植也曾遭遇瓶颈。早期随着种植规模的盲目扩大,品种老化、销售模式单一等问题逐渐凸显,一度让村民对“葡萄村”的未来心生疑虑。“当时,确实有一些打退堂鼓的声音,但咱还能让种葡萄难倒么?说什么也要给穷根动动土?”时任新刘庄村党支部书记的刘玉金下决心要把葡萄种出个名堂。

“临沂市产业扶贫休闲农业示范园”的铁牌子往村口一戳,扶贫大棚相继建成。外出学习、专家进村……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葡萄品种迭代升级,村民个个成了葡萄种植好手。品质高了、销量多了,葡萄产业规模化效益日益显著。

葡萄产业要发展,模式要升级。新刘庄村“两委”干部多次征求党员、群众、老干部等群体意见,采取大户带散户、合作社带农户等方式,带动葡萄种植产业化发展。成立青龙山农业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统一种植技术指导、定期进行品质抽检,严格把控葡萄果品质量。

2021年,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迈出关键一步:流转集体土地50亩,募集资金240万元,建设了120个阳光玫瑰葡萄大棚,并斥资15万元引进市场前景好的葡萄幼苗。同时,建立7个新品种示范园和10个简易避雨栽培示范园。这一系列举措是主动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为产业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刘磊说:“葡萄附加值低,没有配套业态加持,消费者仅仅是到村购买,体验非常单一,为此,我们希望通过葡萄种植延伸出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乡村旅游的消费链条,让新刘庄村由单一业态向多元业态转移。”

说干就干,在村内大街小巷建设3000多米沿街葡萄架,让人在村里走、如在画中行;建设7个葡萄观光采摘园,吸引游客前来享受采摘乐趣和田园风光。另一方面,举办葡萄采摘节、擂台赛等,用独特的文化元素提升“葡萄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以节促农、以节兴旅的农文旅融合业态。

如今,新刘庄的土地里生长着阳光玫瑰、黑美人、尼娜皇后、蓝宝石等20多个葡萄品种,注册的“刘家河”“冠汁苑”商标,双双获得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认证,远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原本静谧的村庄吸引着周边游客前来体验“半日游”“一日游”。葡萄藤下,新刘庄村正绘就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动人光景。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袁文潇 通讯员 崔芳

编辑:江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