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百科

首页 > 实时讯息 >

绵阳二中金家林校区:从纸飞机到无人机!来吧,一起“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15:59:00    

开栏语

  教育,是城市发展的基石,是孩子成长的沃土。

  一直以来,绵阳市各中小学校坚守育人初心,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涌现出许多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成绩斐然的先进典型,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

  即日起,涪江观察推出《闪光吧·我的校》专栏,聚焦绵阳教育的“闪光点”,记录课堂上的智慧碰撞、操场上的活力绽放、实验室里的探索瞬间,生动讲述师生成长故事,用镜头和文字捕捉青少年在求学道路上挥洒汗水、追逐梦想的精彩剪影,全面呈现绵阳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我们正常呼吸吐出来的气体,除了二氧化碳,也会有部分氧气,今天这堂课,我们就用溶解氧传感器看看吐气的含氧量是多少。”

  5月22日下午,在绵阳二中金家林校区的少年科学院生物数字化实验室里,一堂看似简单却充满探究意味的科学课正在进行,学生们围坐在实验台前,将传感器连接电脑,专注地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曲线。

  这是涪城区少年科学院生物数字化实验室系列课程之一。“这门课程是基于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点,同时结合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设置的。”授课教师章艺馨一边指导学生操作,一边解释课程设计初衷,“后续我们还会建议学生到日常生活场景中采集水样,分析不同环境中的溶解氧含量,把课本知识‘搬’到真实场景中。”

  这样的课堂设计并非偶然。据了解,该校少年科学院自2023年6月成立以来,紧密围绕“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三大核心理念,通过设立科技体验厅,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数字实验室,无人机、机器人、编程等科创教室,将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体验中探究,在设计中学习”。

  如何将科学问题转化为适合中小学生的课程?该校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路径——“比如卫星轨道计算涉及复杂的物理公式,但如果拆解为‘如何让纸飞机飞得更远’这类小问题,学生就能从空气动力学入手,用实验验证机翼形状与飞行距离的关系。”绵阳二中金家林校区校长梁辛举例道。

  这种将前沿知识与学科内容相结合的模式,已成为科学课堂的常态。在生物实验室楼上的机器人创新实验室里,科学教师兰祥君正指导学生设计发条车。“齿轮传动应该怎么调整才能让车跑得更远?正负转对方向有什么影响?”他不断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反复试错中理解机械原理。

  围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的、富有科学味的课堂目标,学校树立“质疑+实践”的课堂样态,全方位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为其种下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种子。

  让科学教育真正“活”起来的秘诀,还藏在科技体验厅此起彼伏的笑声里。VR、机器狗操控、跳舞机器人表演、旋转机械手……在这里,“欢乐因子”与“科技分子”同样浓烈。

  “游戏即人生。”负责科技活动的教师武婷婷指着正在调试机器狗的学生说,对学生们而言,每一次操作机器狗、机器人都在离科学更进一步,“我们就是要通过有趣的载体,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悄然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

  在基础教育阶段,这种良好科学教育会带来什么?被问到这一问题时,不少学生都谈到了“未来目标”。学校五年级学生陆子敬是无人机社团成员,已经练习无人机操作近一年时间,如今已能熟练掌握定点降起、环绕飞行等技巧。“我对无人机领域的职业非常感兴趣,希望今后也能从事无人机相关职业。”陆子敬说,自己正计划下学期参加市内各种无人机比赛,积累经验。

  从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过程,正是绵阳二中金家林校区期待传递的价值。目前,学校正在进一步完善科创社团的课程体系,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力争将学校打造成为全区领先、全市知名的科技教育名校。

  “如果更多孩子能因此爱上科学,在心里种下探索未知的种子,我们的工作就有了意义。”在梁辛看来,学校的科学教育没有标准答案,有的只是无数个好奇心,等待在科学课堂里被点燃。

(涪江观察记者 彭紫薇 刘凤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