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百科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就在深圳这个古村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09:04:00    

深圳红色村落故事⑥

【编者按】

每一个红色村落,都是一部鲜活的教科书,见证着百年党史的波澜壮阔。在深圳这座充满活力的都市,不仅有繁荣的现代经济,更承载着深厚的红色记忆。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与南方日报、南方+启动“深圳红色村落故事”系列视频展播,助力永不褪色的红色热土,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让穿越时空的红色精神,为后人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土洋村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街道,背靠犁壁山,东南是沙鱼涌村,西接盐田、沙头角,南濒大鹏湾,与香港隔海相望。

漫步土洋古村落,现代文明与客家文化、海洋人文交相辉映。遮天蔽日的古榕树,斑驳的土墙与坐落在村中的东纵司令部,无一不诉说着一件件值得铭记的“土洋红色记忆”。

东江纵队在此成立

土洋村背山面海,古村中有一座意大利传教士修建的天主教堂。1943年12月2日,就在这座天主教堂里,遵照当时的党中央指示,经过5年英勇奋战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正式改名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政治委员林平、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政治部主任杨康华联合签署了《东江纵队成立宣言》,通电全国,公开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

东江纵队成立之后,司令部便设于这座天主教堂中,与同在土洋村的中共广东省临委、广东省军政委员会共同扎根在这里。

土洋村地形险要,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既适合开展游击战争,又便于领导指挥部队。近在咫尺的沙鱼涌码头,是当时华南地区沟通香港的主要国际交通要道战略支点。作为广东敌后抗战指挥中心,土洋村在深圳乃至广东抗战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

土洋会议成为转折点

东江纵队成立的第二年,中央要求东江纵队及时北进,直插日军后方,建立新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根据这一指示,1944年8月,中共广东省临委、广东省军政委员会在土洋东纵司令部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即土洋会议。

土洋会议一致通过了《关于今后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十项工作。最令大家激动的是第一项:在全省继续放手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与发展新的游击区。

土洋会议是广东人民抗日武装发展的转折点。根据土洋会议的决定,东江纵队担负起了北进和东进的战略任务。北进是东江纵队的主要战略方向。此后,东江纵队在党中央和广东党组织的领导下,逐渐发展成为拥有1.1万余人的部队。

孤悬敌后的东江纵队,通过电台和延安党中央始终保持联系,让中央的指示从土洋传达到华南各地。东纵情报处关于日军的绝密情报也通过电台和盟军分享,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奇功。朱德总司令更是将东江纵队和琼崖纵队与新四军、八路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而土洋村也被曾生司令员称为“革命堡垒村”,因为在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土洋村600多位村民,69位参加了革命,9位青年壮烈牺牲。

2017年,大鹏新区管委会修建土洋烈士纪念公园,让后辈永远能够踏着先烈们的足迹前行。

如今的土洋社区,已成为节假日人人向往、争相驱车前往观光旅游的好地方。在这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村古巷里,激动人心的依然是土洋的这段“红色历史”。

采写:南方+记者 尚黎阳

通联: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处

联合出品: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南方日报 中共深圳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作者】 尚黎阳

党史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