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百科

首页 > 实时讯息 >

莫小玲:20年七万针,守护三代人健康起点|新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21:07:00    

在四会市东城街道新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天清晨7点30分,当新江市场的早餐铺刚升起炊烟,54岁的副主任护师莫小玲已悄然来到预防接种门诊。自调任这里起,她就养成了提前半小时到岗的习惯,打开走廊灯光和风扇、检查候诊区长椅,这一系列动作,她坚持了20年。

作为预防接种门诊的“大管家”,冷藏柜的指示灯映在她染霜的鬓角上,她仔细核对每支疫苗的批号、有效期,动作熟练得像在翻阅熟悉的日历。“这批流感疫苗要优先给老年慢性病患者”“这个宝宝上次接种有轻微反应,今天得特别观察”……泛黄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注意事项,页角卷起的褶皱里沉淀着二十年光阴。八点整,当第一批家长带着孩子到来时,她已换上淡蓝色护士服,将接种台擦拭得锃亮。

“小朋友看,阿姨手里有只会跳舞的小蜜蜂。”面对哭闹的幼儿,莫小玲变魔术般从口袋掏出卡通贴纸,左手轻抚孩子的手背,右手针尖已精准完成穿刺。二十年七万余次接种零差错的纪录背后,是她自创的“三心工作法”:对待孩子要耐心,像对待自家孙辈般温柔;操作过程要细心,“三查七对”在多年的工作经验下已经熟烂于心;观察反应要留心,连最细微的体温变化都不放过。

傍晚下班铃声响起时,莫小玲的工作还未结束。她要盘点当天剩余的疫苗,将使用过的医疗垃圾分类处理。关灯前总要再看一眼冷藏柜的温度显示屏——这个动作重复了七千三百次,如同母亲睡前检查孩子的被角。当最后一道灯光熄灭,她锁门的手总会停顿片刻,确认急救箱里的肾上腺素针剂是否齐全。

作为科室最年长的副主任护师,莫小玲的办公桌抽屉里珍藏着带教笔记。年轻护士们最爱听她讲解“打针不痛的秘诀”:“进针角度要像春风拂面”“推药速度要像溪水流淌”。她将复杂的接种禁忌编成顺口溜,带着徒弟们在橙子上练习进针手法。

二十年风雨无阻,莫小玲见证了预防接种门诊从纸质登记到电子化管理的变迁,亲手为三代人接种疫苗。当年在她臂弯里哭闹的婴儿,如今带着自己的孩子来接种时,总会指着墙上的工作照说:“这是最温柔的莫奶奶。”当问及坚守基层二十年的动力,她摸着胸前的护士徽章笑道:“看着孩子们健康长大,就是最好的奖章。”

暮色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渐渐安静,莫小玲锁上接种室大门的声响依然清脆。路灯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这位白衣天使的守护故事,仍在继续书写。

整合:唐锦洪 刘亮

【作者】 唐锦洪;刘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