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百科

首页 > 实时讯息 >

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长春:近400个口袋公园书写生态民生答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2 09:05:00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


从“见缝插绿”到“全域织绿”,截至2024年底,长春已有368处口袋公园遍布城市角落,书写着精彩的生态民生答卷。随着“走遍长春 情暖春城”行动深入推进,今年长春新增30个口袋公园,更让“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愿景照进现实。这些“小而美”的生态节点,填补绿化空白、串联绿色脉络,既是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长春积极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的具体行动。




立足民生需求

打造全龄友好空间


长春口袋公园建设跳出单纯绿化思维,将其作为提升民生福祉的载体,通过科学规划与精细管理,让每处空间都服务于民。


邻里园与梧桐园是典型代表。这两座公园虽面积不同,却同样以“全龄友好”为设计理念,通过科学的功能分区,满足不同年龄段市民的需求。在邻里园,7375平方米的空间被划分为多个区域,健身器械、儿童乐园、石桌石凳……老人们在此下棋、聊天,分享生活琐事,邻里关系在谈笑间愈发融洽。梧桐园的设计与之异曲同工,9948平方米的空间内,不仅有标准化的健身路径,还能够满足年轻人的运动需求。


专业团队的精细化管护则保障了功能持续发挥。针对口袋公园,长春建立严格管理制度,从植被修剪到设施检修均有规范,确保公园始终保持整洁有序的服务状态,让民生福祉不因时间推移而打折。



融入文化元素

展现城市独特魅力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长春口袋公园突破“只种花草”的模式,通过主题化设计植入文化基因与时代精神,让小空间讲述大故事。


近轨道交通1号线工农广场站的口袋公园,以“奋进长春”为主题串联城市记忆。步入其中,红旗轿车模型静静伫立在花海之间,流线型的车身与周边盛放的花卉相映成趣。不远处,高铁造型的景观小品与卫星雕塑遥相呼应,既呼应了长春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根基,又展现了城市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奋进姿态。


而近轨道交通6号线百花园站的口袋公园,则以“生态+艺术”的融合之道,将多色花卉与绿植编织成立体画卷。如今,这里已成为周边居民和地铁乘客的打卡地,许多人特意在此驻足拍照。


差异化设计更让文化表达多元。长春的口袋公园,有的融入地标建筑简化元素,延续历史文脉;有的聚焦“儿童友好”,以游乐设施传递关爱;有的用石刻名言、竹菊景观弘扬廉政文化。例如,位于同志街与自由大路交汇处的童稚园,以570平方米绿化搭配780平方米互动设施,获评“2023年十佳最美口袋公园”,成为文化赋能的生动诠释。



坚持生态优先

构建可持续发展格局


让绿色持续生长,是长春口袋公园建设的深层追求。这座城市从未将口袋公园视为“完成时”,而是以长远眼光谋划其可持续发展,让这些绿色空间不仅美化当下,更能滋养未来,成为串联城市生态网络的重要节点。


植物选择坚持“乡土优先”,海棠、丁香、山杏等适宜植物成为主角。这些植物不仅存活率高、养护成本低,更能为鸟类、昆虫提供栖息地——春季山杏花引来蜜蜂,夏季海棠果喂饱麻雀,秋季菊花丛中蝴蝶翩跹,市民在街角就能触摸自然脉动,感受生态活力。


未来,长春计划推进近400处口袋公园“连点成网”,进一步完善城市生态版图。从城市绿地覆盖到口袋公园建设,这座城市始终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为指引,将绿色发展贯穿城市更新全过程。这些散落在街巷的绿意,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更是城市治理的温度体现。


下一步,长春将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聚焦群众需求,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让“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愿景在更多绿意空间中落地生根,让市民在推门见绿中共享美好生活。



来 源:长春政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