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百科

首页 > 实时讯息 >

知法守法·远离犯罪·守护青春——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科普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2 16:47:00    

近年来

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

时有发生且不断升级

时常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和校园的安全稳定

因此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

安全教育活动迫在眉睫

希望青少年们知法、懂法、守法

健康快乐地成长!


这些行为是犯罪红线


1.暴力伤害

包括:打架斗殴、校园欺凌(含网络辱骂)、携带刀具

法律后果:轻则拘留罚款,重则判刑入狱(故意伤害罪可判刑3年以上!)


2.财物侵害

包括:偷窃、抢劫、敲诈、故意毁坏他人财物

重要提醒:帮忙望风也构成犯罪!抢1元钱也构成抢劫罪!

法律后果:抢劫罪最低判有期徒刑3年,盗窃2000元即可刑事立案!


3.网络犯罪

包括:造谣传谣、网络诈骗、入侵计算机、传播色情内容

法律后果:满16周岁需承担全部刑事责任


4.涉毒涉赌

包括:吸食毒品、贩卖毒品、参与赌博

毒品伪装:“邮票”(LSD致幻剂)、“网红饮料”(γ-羟丁酸)

赌博变种:网络赌球、游戏抽奖返现

法律警示:贩卖冰毒50克以上可判死刑!


5.性侵害犯罪

包括:强迫性行为、传播未成年人裸照

重要提醒:与未满14周岁少女发生性关系,无论是否自愿均按强奸罪论处!


6.电信诈骗犯罪

包括:出租出售银行卡/电话卡、“跑分”洗钱、刷单返利

法律后果: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帮信罪)可判有期徒刑3年,诈骗罪最高判无期徒刑!


预防犯罪四大守则

守则1:冷处理冲突

→被人挑衅?立即离开现场,报告老师或家长!


守则2:拒绝“哥们义气”

→朋友叫你撑场打架?明确拒绝并劝阻!


守则3:警惕异常利益

→陌生人让你“帮忙取快递”?高薪兼职“看场子”?立即报警!


守则4:守住网络底线

→不拍隐私照片、不传他人视频、不信刷单返利!


紧急自救指南

✓遭遇欺凌时:① 保护头部要害 ② 大声呼救 ③ 脱险后立即告知家长老师


✓被胁迫犯罪时:① 假装配合争取时间 ② 留存证据(录音/聊天记录)③ 到安全区域后立即报警


✓发现朋友涉罪时:① 坚决不参与 ② 劝导其自首 ③ 向公安机关举报(可匿名)


家长监护责任

▶每周至少1次深度沟通,关注孩子情绪变化。


▶定期检查孩子网络社交账号,重点留意转账记录、敏感群聊。


▶发现孩子有以下情况立即干预:突然拥有高档电子产品、身上出现不明伤痕、长期躲房间回避交流。


维权求助通道

●学校渠道:班主任 / 教导处 / 心理老师


●法律支援:法律援助热线 12348(24小时免费咨询)


●报警处置:110(短信报警可发送至12110)


●举报平台:中央网信办违法举报中心 www.12377.cn


重要法律提示

■已满12周岁:对故意杀人、重伤致残等特定暴力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对抢劫、贩毒、强奸等8类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


■犯罪记录将影响升学、参军、就业终身!


来源:“全国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微信公众号

编辑:肖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