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合同的法律后果包括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具体如下:
伪造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如果伪造合同的行为是在订立合同过程中进行,且存在恶意磋商、故意隐瞒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等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同样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伪造合同骗取对方财物且数额较大的,可能触犯《刑法》中的合同诈骗罪或贷款诈骗罪等。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的具体情形包括:
以虚构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触犯合同诈骗罪的行为,根据诈骗数额的大小和其他情节的严重程度,将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及罚金等。
伪造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不受法律保护,没有法律约束力。
伪造签名的合同不仅是无效的,如果带有非法占有目的且金额较大,还会涉嫌合同诈骗罪。
综上所述,伪造合同不仅会导致法律上的无效,还可能涉及刑事责任,严重者会受到刑事处罚。因此,建议遵守诚信原则,避免从事任何形式的合同伪造行为。
“储能钢”应用绿电项目
2025-07-21已婚男硕士骗取女子上千万元!打赏主播、租赁豪车,还与别的异性交往……事发后将房产转移至妻子名下并离婚
2025-07-15知法守法·远离犯罪·守护青春——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科普
2025-07-12上半年云南电力市场交易电量超千亿千瓦时
2025-07-08买房后发现被欺骗,能否诉请法院撤销
2025-07-08曝独行侠三年1.2亿续约欧文情况有变
2025-06-12商家网购消费券“薅羊毛”,上海首例政府消费券补贴诈骗案宣判
2025-05-30骑共享单车发生纠纷,应去哪里的法院起诉?
2025-04-14中国能源建设(03996.HK)附属签署96亿元阿斯塔纳市供水项目合同
2025-04-02官网怎么租房
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