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将于4月24日揭晓,将从20个考古参评项目中评选。无论哪个项目获此殊荣,这些考古新发现,都反映出我国考古事业基本面,都将为探寻何以中国给出时代答案。
甘肃临洮寺洼遗址是参加最终评选的20个项目之一,这里首次发现了史前时期三重接近方形布局的大型“围壕”,并且首次得以确认寺洼遗址是目前已知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级别最高的马家窑文化中心性聚落。这些新发现,有望解答黄河上游地带中华文明如何起源、发展等重大学术问题。
首次发现史前时期三重大型围壕
马家窑文化距今约5000至4000年,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洮河、湟水、渭河一带,范围涉及今天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陕西、四川等省区。
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寺洼山村的寺洼遗址,就拥有丰富的马家窑文化遗存。2018至202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在这里开展了7次发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郭志委:不仅是马家窑文化第一次发现,就是放到整个史前时期,也是我们第一次见到这种呈直角拐弯的三重壕,彰显了这个遗址的高等级、有规划。
确认马家窑文化高等级、中心性聚落,最关键的证据,就是图中黄、绿、蓝三色所代表的三重围壕。三重围壕平行分布、直角转弯,形制布局相当规整。每条围壕口部宽约9至11米。整体看,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450米,与断崖、山沟共同围成一处面积近30万平方米的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郭志委:5000年前的一项大型工程,能组织做这样一项工程,这个社会一定发展到相当程度才能做的一件事。
而在三重围壕之外,考古队还发现了疑似“道路”、大面积“人工堆土”和其他遗存。以此来看,聚落的总面积将近百万平方米;而在不远处,还分布有数十处时期相同、规模不一的遗址。它们共同构成一处马家窑文化聚落群,而寺洼遗址属于引领者,是一处中心性聚落。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郭志委:长期以来,长江中下游,包括黄河下游,文明探源的很多工作是很充分的。但是黄河上游,我们目前只知道一些大概的时空框架。这项工作填补了黄河上游文明探源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空白或关键空白。
(红星新闻)
新规公示!济南拟划定核心管控区范围,制定差异化发展指引策略
2025-05-01音乐人集结令!岭南音浪来袭,用改编解锁非遗密码
2025-04-30写好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大文章
2025-04-30“品典中国·乾武盛市”五一农文旅系列活动盛大启幕
2025-04-30陕西:“五一”期间确保全省文旅市场安全有序
2025-04-292025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6.2%
2025-04-29粤派评论·新大众文艺风|大湾区经验为“新大众文艺”提供何种启示?
2025-04-29人少景美!五一来这些小众村落 开启山东版“向往的生活”
2025-04-29潍坊寒亭区寒亭街道“五一”文艺晚会唱响劳动赞歌
2025-04-28卫星化学:回购公司股份35万股 成交总金额为659万元
2025-04-28交通运输部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在建勐关高速公路工程项目“3·2”边坡塌方事故挂牌督办
03-25新疆兵团:特色农业“种”出乡村振兴好“钱”景
03-26今日,光明日报福建日报头版头条联合发文,共赞“山海经”
03-25事发长虹路!多人被拦下!
03-25从小城驶向全球,一辆代步车的市场进阶之旅
03-26繁花与音符共舞!贵阳路边音乐会嗨唱贵安樱花园
03-25上海青浦区总工会协同各部门全面推动落实产改新举措
03-26长城基金杨建华:关注AI产业链新变化
03-26阿布扎比打造全球最完整基因数据库 挖掘DNA“数据金矿”
03-25北京今日下午阵风五六级,最高21℃,夜间高海拔山区雨夹雪
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