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样的法治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营商环境。
▲资料图:4月15日,廊坊通报“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事件。图/新京报视频号截图
文 | 马小龙
“媒体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属实”“已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责成三河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整改”……
4月15日,河北廊坊通报了“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一事的初步调查结果。面对这样的处理结果,很多人并没有感到意外,或者说,在人们的认知中,这本就该是处理此类事件的应有之义。
事实上,在舆论发酵多日以来,除了“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本身的不合理引发广泛质疑外,涉事地方的沉默以对,同样让人感到不解。
虽说这个过程中,诸如当地城管等行政部门曾就此事对媒体有过零星的回应,然而,“不心疼钱可改回原色”等轻佻回应,非但无益于平息舆情,反而激起了舆论的新一轮质疑。
人们为何执着于对此事的追问?除了出于对地方相关部门行为的不解,还有对权力之手过度介入市场经营活动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反感。而从更深层面去看,舆论表现出来的这种姿态,其实也透露出其对地方政府“科学决策、依法行政”的期待。
从公开报道看,这些年来,不少地方都要求让政府做好“店小二”。但在具体的实践中,还是有一些地方政府一边喊着“科学决策、依法行政”的口号,一边却依旧热衷于做“大管家”,肆意插手市场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
回到这起风波,事件曝光之初,不少网友就在网上质疑,这个既不合法也不合理的要求,是怎么出台并且“层层落实下去”的?决策过程有没有应有的科学评估?相信,这些疑问后续也会得到一个权威回应。
说到底,一地的营商环境是否优良,关键在于当地的法治环境是否经得起审视。而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是否恪守权力边界,是否依法行政,是否当好“有为政府”,就是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法治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营商环境。这一点,必须被各地政府谨记。
来源: 新京报评论
韩国一高中发生袭击事件 已致6人受伤
2025-04-28三部门部署开展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活动
2025-04-28世界会客厅|对话三菱电机株式会社社长漆间启
2025-04-23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打分”来测评|牢记嘱托 展现新风采
2025-04-21明天起,全宁夏有沙尘!可达重度至严重污染!
2025-04-19青岛市科协举办《科普法》专题讲座 推动科普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发展
2025-04-18淮北市相山区任圩街道:人大代表法治宣传到基层
2025-04-17看热评 | 三河广告牌事件,为权力任性敲响警钟
2025-04-15江苏发布法律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
2025-04-13【金色热线】今年一季度,云南守信企业获“银税互动”授信超100亿元
2025-04-11交通运输部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在建勐关高速公路工程项目“3·2”边坡塌方事故挂牌督办
03-25新疆兵团:特色农业“种”出乡村振兴好“钱”景
03-26今日,光明日报福建日报头版头条联合发文,共赞“山海经”
03-25事发长虹路!多人被拦下!
03-25从小城驶向全球,一辆代步车的市场进阶之旅
03-26繁花与音符共舞!贵阳路边音乐会嗨唱贵安樱花园
03-25上海青浦区总工会协同各部门全面推动落实产改新举措
03-26长城基金杨建华:关注AI产业链新变化
03-26阿布扎比打造全球最完整基因数据库 挖掘DNA“数据金矿”
03-25北京今日下午阵风五六级,最高21℃,夜间高海拔山区雨夹雪
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