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网6月5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孙珩力)仲夏时节的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芦阳镇,千亩玉米地绿浪翻滚,一派生机盎然。然而,一年前这里还是白茫茫的盐碱滩,被当地人无奈地称为“土地癌症”。作为甘肃省唯一的国家级盐碱耕地综合治理试点县,景泰县正通过科技赋能和系统治理,让昔日的不毛之地焕发新生机,书写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生动实践。
上世纪70年代,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引黄河水上高原,造就了百万亩灌区,戈壁变良田。但受限于当时条件,灌区缺乏有效的排水系统,导致地下水位持续抬升,盐分不断向地表积聚。至2017年,全县27万亩耕地遭受盐碱化侵蚀,6.5万亩土地被迫弃耕,因碱致贫人口一度占全县贫困人口的29%。“冬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成为当地群众心中的沉重记忆。
面对困境,景泰人民从未停止抗争的脚步。1988年,万人挥锹开挖排碱渠,短暂收复部分失地;2002年,尝试种植耐碱枸杞,探索生物治理路径;2016年,创新性地提出“挖塘降水、抬田造地、渔农并重”的治理思路,在草窝滩镇挖出了第一口试验鱼塘,开启了盐碱地利用的新篇章。
据白银市生态环境局景泰分局局长苏志广回忆:“我们利用盐碱水微量元素与海水相似的特性,大胆引入水产养殖技术,让海鲜在黄土高原安家落户。”如今,全县水产养殖面积已达1.5万亩,2023年产量超210万公斤,产值达5460万元,辐射带动2000余农户增收。更为可喜的是,挖塘形成的洼地有效降低了周边区域地下水位,抬高的田垄得以复垦,葡萄、甜玉米等经济作物重新在改良后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2024年,景泰县迎来盐碱地治理的历史性机遇——成功入选国家级盐碱耕地综合治理试点县。在芦阳镇核心示范区,一套融合现代科技的治理方案正在全面铺开:工程排盐方面,铺设先进的暗管排水系统,结合施用微生物菌剂改良土壤结构,土壤盐分含量显著下降;以种适地方面,联合甘肃省农科院精心筛选试种300余份耐盐碱作物,藜麦、燕麦等作物在改良地上展现出良好长势;整域治理方面,根据土壤盐度差异分区施策,集成应用“工程+化学+生物+农艺”综合治理技术体系,计划年内让2.3万亩盐碱地变身稳产增收的“新粮仓”。
景泰县的蜕变,为西北生态脆弱区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效益显现:昔日荒芜的盐碱滩涂重现水鸟翔集,与景电工程调水恢复的青土湖湿地共同构筑起更完善的生态链。产业格局升级:芦阳镇发展冷水鱼养殖、上沙沃镇打造湿地观光渔业,盐碱地治理催生出产融合发展的新业态。示范效应扩大:景泰探索出的有效治理模式和经验,已开始在张掖、酒泉等省内其他盐碱化地区推广,为全国5亿亩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宝贵的“甘肃方案”。
“盐碱地治理,改的是土地,谋的是民生,守的是粮仓。”景泰县农技中心主任刘海霞道出了治理工作的深远意义。在这片曾经饱受生态之苦的土地上,金黄的小麦、翠绿的玉米、火红的枸杞,正连缀成一幅生态改善、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新粮仓”图景,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甘肃大力推动古籍文创IP库建设及文创研发
2025-09-08万人赴约!一座城与一场“铁马”的双向奔赴
2025-09-08琴澳一体化释放乘数效应
2025-09-06病房调解温情满满 花甲老人主动撤诉
2025-09-02宁波银行怎么样?位列全球银行 1000 强第 72 位,展现强劲实力
2025-08-28上海闲话聊体育|洁白的羽毛寄深情
2025-08-13齐鲁时评:纪念英雄栾留伟 国家行动与民间怀念共振
2025-08-10【东方微笑 多彩麦积】摄影师看麦积 | 翠湖荷韵(二十一)
2025-07-25“暖蜂”送清凉:社区服务里的城市温度
2025-07-23国网甘肃电力:“网上国网”赋能 “e起节电”惠民
2025-07-22交通运输部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在建勐关高速公路工程项目“3·2”边坡塌方事故挂牌督办
03-25新疆兵团:特色农业“种”出乡村振兴好“钱”景
03-26今日,光明日报福建日报头版头条联合发文,共赞“山海经”
03-25事发长虹路!多人被拦下!
03-25从小城驶向全球,一辆代步车的市场进阶之旅
03-26繁花与音符共舞!贵阳路边音乐会嗨唱贵安樱花园
03-25上海青浦区总工会协同各部门全面推动落实产改新举措
03-26长城基金杨建华:关注AI产业链新变化
03-26阿布扎比打造全球最完整基因数据库 挖掘DNA“数据金矿”
03-25北京今日下午阵风五六级,最高21℃,夜间高海拔山区雨夹雪
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