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百科

首页 > 实时讯息 >

山东曲阜:走出独具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6 04:39:00    

济宁曲阜,孔子故里,儒家文化发源地。如今,这座古城以“尊师重教”为核心,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教育+文旅”打响研学游品牌,教育产业日益焕发光彩,人才智囊团为发展聚智赋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

耕读传家的印记

在曲阜息陬镇店子村,村里的“博士文化长廊”格外引人注目。这里走出了161名大学生、41名硕士生、20名博士生,店子村也有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称号——“博士村”。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孩子教育,店子村传承多年的教育“密码”,引来了八方探究。

“在教育孩子上,我们从小就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鼓励、少批评,他认准学习目标,父母要全力支持……”面对上门“取经”的客人,店子村村民邢作峰说,“村里的学习氛围对每一个孩子都是很好的激励。”邢作峰的孩子如今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攻读博士学位,成了很多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息陬镇是孔子作《春秋》处,村庄秉持“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古训,将教育视为家族传承和个人发展的关键。村民们对教育的执着与热情,从家庭延伸至全村,让村庄形成了“比学赶超”和“互帮互助”的浓厚氛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奋发图强。

师道传承的交响

作为全国首座以教师文化为主题、师德教育为特色的教师博物馆,坐落于曲阜师范大学的中国教师博物馆展出了不少有关师德故事的“活教材”。在与博物馆毗邻的中外青少年交流基地里,东盟学子正在临摹《论语》竹简,青少年们在投壶雅戏与汉服礼仪中触摸着中华文明的温度。

在曲阜市明故城以北,还有一座希晓古今教育博物馆,自2024年8月正式开馆后即吸引众多游客纷纷前来打卡体验。馆内,各种与教育相关的文物琳琅满目:刻着朱子家训的古代门窗,古代状元考试的试卷,古代官学、私学使用的学规……8千套4万件教育文物,使其成为目前全国规模最大、馆藏文物最多的中国教育历史主题博物馆。

在曲阜,游客还可以踏上一场研学之旅,在“行走的课堂”中探寻儒家文化,赴一场儒风之约。多年来,曲阜紧扣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探索出“文化+教育+旅游”的新业态,实现了“研学游”到“研学优”的蝶变。

人才汇聚的沃土

华灯初上,曲阜蓼河周边灯光璀璨、人流如织。光影变幻间,乘一艘画舫缓缓前行,人们仿佛置身于跨越千年的时光隧道中……这是曲阜推出的全国首个纪实情景行浸式文化夜游项目——“久仰曲阜 夜游蓼河”,通过光影科技赋能数字夜游,展现“一船入圣境、一河越千年”的蓼河风情。

“我们在全国率先成立文化‘两创’研究院,聘请20余名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的文旅领域高层次人才,打造曲阜文化旅游‘智库共同体’。‘久仰曲阜 夜游蓼河’文化夜游项目就是智库专家推出的力作。”曲阜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卫国介绍,高层次人才已经成为曲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大脑”。

近年来,曲阜市对接高校文化旅游、文物保护领域专家,开展校地深度合作,组建了海外儒学研究与传播中心、礼乐文明研究与传播中心等文化交流传播机构。同时,发挥高校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传播方面的作用,在高校建立文化旅游领域教学实践基地,联合助力文旅企业提质增效、青年学子成长成才。

政德教育的课堂

“良好的家风不但能助人成才,也可以为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奠定坚实基础……”在孔府重光门,曲阜市干部政德教育中心现场教员娓娓道来,一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干部为政之德的现场教学课正在进行。

凭借自身优势,曲阜探索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干部政德修养的新方法新途径,打造16处现场教学点,实现学员与优秀传统文化“面对面”,同时开发出独具特色的访谈教学和案例教学。

通过家风传承涵养重教理念、厚植人才沃土夯实高质量发展智力支撑、探索创新做大做强文旅产业,曲阜这条“文化+教育”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朱熔均 戴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