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百科

首页 > 实时讯息 >

58岁成功挑战“最险进藏线”!她是沈阳的骑行达人,10年骑遍祖国大好河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2 09:14:00    

成功挑战“最险进藏线”——“丙察察”公路段,骑行遍游祖国大好河山,带领沈阳女子骑行队骑出健康……这就是沈阳骑行达人沙鸥的精彩骑行人生。10年的骑行运动不仅让她收获了健康,更开阔了眼界,结交了很多好朋友。她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一段段骑行经历,带动了很多粉丝加入骑行大军。

骑行欣赏各地美景

今年59岁的沙鸥从小就非常喜欢运动,接触骑行运动之前,她经常与朋友们爬山。为了增加挑战性,她打算换个运动方式,选择了骑行。“第一次骑行的日子我记忆犹新,是2015年5月21日,丈夫送了我一台入门级的自行车,当天就骑了30多公里。”从那以后,骑行就成为沙鸥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沈阳骑了一段时间之后,沙鸥开启了全国的骑行之旅。

“通过骑行,我见到了各地的崇山峻岭与湖泊,从不同的角度和线路欣赏美景。”沙鸥说,家人是她强大的后援团,“老公不断给我升级自行车,我每次长途骑行回来都会给年迈的父母讲述沿途的风景,与他们分享骑行的见闻”。

2019年,沙鸥独自前往新疆独库公路骑行,道路两旁的风景很美,但独特的地形也充满挑战。独库公路穿越多种地貌,有悬崖峭壁,还有长坡和陡坡交替爬升,需要有一定的骑行基础和经验。“那次骑行过程,风景独特,绿油油的草地上有很多马儿在奔跑。有的地方山是红色的,特别壮观。”随后,沙鸥先后前往青海湖等具有挑战性的路段骑行,为接下来挑战川藏线做准备。

挑战“最险进藏线”

2021年,沙鸥跟着团队挑战川藏线,在高海拔的地方骑车对骑行爱好者的体能和耐力要求非常高。“川藏线公路大多海拔超过4000米,有两个路段海拔超过5000米。海拔越高,骑行时感觉身体越没劲儿。也许是平时的骑行基础比较好,身体素质也比较出色,2200多公里的路程,我没借助任何机动车,最终完成了这个艰巨的挑战。”

骑行过川藏线后,沙鸥又把目标瞄准了被喻为“最险进藏线”的219国道“丙察察”段。2024年,她开始冲击“丙察察”。

沙鸥告诉记者,这段公路是云南进入西藏道路中的一段简易公路,经云南省丙中洛镇,到西藏察瓦龙乡,再到察隅县的这一段,人们简称其“丙察察”。“丙察察”有超过270公里的非铺装路面,布满碎石,并且坑洼路段非常多。

沙鸥说:“‘丙察察’公路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又有着横断山区独有的复杂山地地形,骑行过程中,沿途既能看到茂密的森林,又能看到皑皑雪山,公路旁的深渊之下就是奔流的河水,‘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对这里最好的描述。虽然风景很美,但也非常危险。”回忆起骑行过程,沙鸥无比感慨。

300多公里的“丙察察”路段,沙鸥骑行5天,“路面坑坑洼洼,山地车也出现了几次故障,每次自己修完车,就继续坚持。除了路面条件很差外,每晚的住宿也很艰苦,就住在路边的简易棚内。”当时已经58岁的沙鸥克服重重困难,成功挑战“最险进藏线”,圆了自己的梦想。

组建女子骑行队

沙鸥虽然喜欢一个人骑行,但是她觉得让更多的人加入骑行大军才更有意义,于是她在2017年组建了沈阳女子骑行队。沙鸥表示,每一个队员都非常喜欢运动,这些年坚持骑行给她们带来很大的收获。“我们骑行队最多时有近20名队员,只要有时间大家就聚在一起出行,沈阳的很多骑行活动我们都组团参加。”

骑行不仅锻炼身体、陶冶情操,还能从中得到各种乐趣。沙鸥表示,最近几年她在网上直播自己的骑行过程,录制各个地方的美景,社交媒体已经拥有不少粉丝,也因为骑行结交了很多朋友。每骑行到一个地方,就会有当地的骑友为她推荐合适的骑行线路,介绍当地文化。

沙鸥说:“常年坚持骑行,会让人更有活力,看着比同龄人要更年轻,同时身体也更健康。更为重要的是,骑遍祖国的大好河山之后,感觉自己的视野开阔了很多。10年的骑行,回头看,人生道路,乐观是第一位。希望更多的人参与骑行,每个人都会骑出精彩人生!”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马骋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